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美 - 正文健美

安徽阜阳地区适合种植什么样的花 太和县的行政区划

admin admin 01-05 【健美】 445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问题描述 安徽阜阳地区适合种植什么样的花

推荐答案

阜阳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花卉都可在该地区正常生长,常见的植物有冠花、万寿菊、满天星、郁金香、勿忘我、紫罗兰、虞美人、连翘、黑心菊、紫花地丁、蛇鞭菊、山茶等。

其他回答

太和县的行政区划

民国初年实行区保制,太和县分区(顺号取积名)、97保。

民国27年(1938年),实行区、乡、保、甲制,全县设3个区、34乡(镇)、478堡。

民国34年(1945年),调整区划,并34乡(镇)为30乡(镇),计有:细阳镇、赵寺乡、望高乡、关集乡、三塔乡、竹园湖乡、龙李乡、光芦乡、龙台乡、胡集乡、黑虎乡、齐桥乡、大黄乡、高庙乡、旧县乡、陈李乡、砖桥乡、亮集乡、税铺镇、界首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改用区、乡、行政村制,设10区、139乡。10区是:城关、茨谷、李兴、税黄、板黄、赵庙、洪山、光武、大新、原墙。

1950年3月增设双浮乡,5月增设关集区,由阜阳划入宫集区及长春区的赵李、王营、草李、长春4乡。

1952年7月撤税黄区,增设税镇、大黄、长春、三塔、清浅、倪邱、旧县等区,至此太和县设19区。

1953年8月,将光武、芦村、大黄、亮集等区、乡划入界首县。

1956年,太和县并为9区、1镇(城关镇)、64乡。1957年3月撤区并乡,将太和县64乡并为45乡。1958年元月,被撤区全部恢复。

1958年9月,改太和县9区1镇45乡为11个人民公社。1960年12月增设洪山公社。太和县设李兴、原墙、大新、倪邱、双浮、关集、宫集、坟台、赵庙、旧县、城关、洪山12个公社。

1961年8月,缩小农村人民公社规模,将太和县12个公社改为12区,成立71个公社。

1969年3月撤区并社,太和县成立20个公社。至此太和县设33个公社。计为:关集、城郊、大新、肖口、旧县、双浮、清浅、赵庙、倪邱、洪山、原墙、三塔、宫集、三堂、苗集、阮桥、税镇、李兴、蔡庙、宋集、赵集、坟台、水上、高庙、许寨、桑营、城关、马集、双庙、郭庙、长春、胡总、大庙。

1979年8月,撤人民公社恢复区制,太和县设13区(镇)。同年12月增设宫集区、蔡庙区。

1983年5月,改人民公社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85年,太和县为15区(镇)、75乡、5个乡级镇。

1986年5月,增设区辖皮条孙镇。至此,太和县共有15个区(镇),75个乡,5个乡级镇,3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太和县撤销15个区(镇)及所辖乡(镇),重新设置县辖城关、旧县、大新、肖口、关集、三塔、原墙、三堂、苗老集、宫集、坟台、洪山、倪邱、双浮、赵庙、李兴、清浅、蔡庙、税镇、皮条孙20个镇和胡总、赵集、郭庙、二郎、桑营、阮桥、马集、五星、双庙、大庙、高庙11个乡。1994年,县经济开发区改为安徽太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8年1月,桑营撤乡设镇。9月,五星撤乡设镇。1999年12月,高庙撤乡设镇。2001年10月,双庙、阮桥分别撤乡设镇。2003年3月,大庙撤乡设镇。2006年9月,开展村级区划调整工作。太和县村级组织由804个(村委会787个,社区居委会17个)调整为311个,其中村委会292个,社区居委会19个。村均人口由调整前的2003人增加到5077人,村“两委”干部2517人,调减35%。2007年增设社区居委会1个,2008年增加村委会2个。至此,太和县共有村级组织314个。

2010年,太和县辖26个镇、5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为:城关镇、旧县镇、税镇镇、皮条孙镇、原墙镇、倪邱镇、李兴镇、大新镇、肖口镇、关集镇、三塔镇、双浮镇、蔡庙镇、三堂镇、苗老集镇、赵庙镇、宫集镇、坟台镇、洪山镇、清浅镇、五星镇、高庙镇、桑营镇、大庙集镇、胡总乡、赵集乡、郭庙镇、马集乡、二郎乡、阮桥镇、双庙乡和太和经济开发区。

截至2016年,太和县辖29个镇:城关镇、旧县镇、税镇镇、皮条孙镇、原墙镇、倪邱镇、李兴镇、大新镇、肖口镇、关集镇、三塔镇、双浮镇、蔡庙镇、三堂镇、苗老集镇、赵庙镇、宫集镇、

坟台镇、洪山镇、清浅镇、五星镇、高庙镇、桑营镇、大庙集镇、胡总镇、郭庙镇、二郎镇、阮桥镇、双庙镇。

扩展资料:

太和县概况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秦朝置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元大德八年改太和县,寓意太平祥和。境内有七处故城遗址、五处古文化遗址和元代文庙建筑群等古建筑,历史名人有汉章帝师张酺(pú)、东汉清诏使范滂(pāng)、清朝两广总督徐广缙等。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05国道、京九铁路、济广高速纵贯南北,308省道、漯阜铁路、南洛高速横跨东西;距阜阳4C级机场、京九线最大枢纽阜阳客运站仅30分钟车程,2个多小时可达武汉、郑州、合肥、南京。被称为“华东第二通道”的商合杭高铁在太和设站。

产业鲜明,商贸繁荣。四十万“农商大军”造就了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再生、发制品、工业筛网四大主导产业。2013年,太和被商务部批准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2014年,被认定为首批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5年,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文体教卫事业繁荣。拥有国家级书协会员40人、美协会员11人,省级书协、美协会员145人。共有县级单项体育协会22个,农民体育协会31个,晨晚练点504处,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安徽省体育强县示范县”。

拥有两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国家级职业高中,本科达线率连续18年居全市第一。县中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首家县级三级甲等中医院,县人民医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县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社会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紧盯“皖北排头兵、安徽十强县”发展定位,倾力打造“医药高地,诗画太和”,着力打造安徽县域经济“太和板块”。

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3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财政收入45.2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5亿元,增长1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28.8亿元,增长10.2%。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三、皖北第三;财政收入总量皖北第一、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十、皖北第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四、皖北第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第一、增速全省第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量全省第八、皖北第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全省第五、皖北第二。

百度百科—太和县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7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