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 - 正文艺术

雍正朝瓷器上画寿桃有哪些特证 无款官窑的身份认同

admin admin 01-03 【艺术】 1044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问题描述 雍正朝瓷器上画寿桃有哪些特证

推荐答案

您好 清代官窑寿桃纹的成就、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康、雍、乾三朝,因造型特点,大致分为折枝桃纹、桃树纹以及其它寿桃纹三大类雍正粉彩八桃纹大盘、雍正粉彩过枝九桃纹盘、上海博物馆藏品雍正粉彩五蝠九桃纹橄榄瓶,北京故宫藏品——乾隆粉彩过枝八桃纹盘,该器为乾隆仿雍正制品,器内绘画三蝠五桃,器壁二蝠三桃,总体构成“五福八寿”。

均为雍、乾粉彩陶瓷艺术珍品。雍正器中绘画八桃、乾隆器中绘画九桃,故民间有“雍八乾九”之说,但一般指天球瓶而言,雍正折枝桃纹的确以八桃为主,但也有绘九桃纹饰的,相比之下九桃纹饰所占比例较小。乾隆制品也不皆为九桃,八桃情况时而有之。其实乾隆期粉彩九桃大天球瓶比较多,五桃、八桃却也为常见,装饰风格、寿桃画风接近雍正朝,工匠常以五桃或八桃代表九泼。两者画面均展示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2002年,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拍出,创下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记录。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出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雍正、乾隆粉彩在造型、胎釉、彩绘图案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质量之高,历朝均望尘莫及。在同期珐琅彩影响下,雍正粉彩呈现出精致、洁净、细腻的特点。彩料的提炼相当纯净,施彩与洗染的技法精确熟练,施彩细致,绘画生动的均为写实之作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其他回答

无款官窑的身份认同

无款官窑的身份认同

无款官窑的身份认同近日,无款官窑瓷器的呼声渐高,特别是当翰海春拍中一件无款的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以2408万元高价成交之后。对于瓷器来说,2408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瓷器的最高拍卖成交价是中国嘉德2006年春拍中,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创下的5280万元;其次是中国嘉德2007年春拍中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拍出的2643万元;再次,便是这件清乾隆粉霁蓝描金花卉大瓶的2408万元。

一件无款瓷器能有位居中国内地瓷器成交“探花”的身价,人们不禁要问:款识究竟意味着什么?无款为什么?

 无款并非致命

 对于这件大瓶的优势,各路专家几乎异口同声:“一看就是乾隆官窑,符合乾隆时期大件儿官窑瓷器的基本特征。”

该瓶颈形细长,瓶口外撇,六瓣瓜棱腹,肥短圈足。颈部及圈足以霁蓝描金装饰,每瓣瓜棱框格中绘有不同花卉,包括牡丹、芙蓉、梅花、菊花、红白石榴及莲花,尽显18世纪宫廷花卉写实风格。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喜好在御制官窑瓷器烧造典雅花卉植物主题,尤其乾隆皇帝更加钟情于厚实油质的彩绘色料,下旨选取花卉图样,常将两种不同主题花卉绘于同一构图。此种华丽的绘画风格,迄乾隆晚期成为绝响,不复出现。

同时,乾隆皇帝喜欢烧造大型瓷器,本件粉彩霁蓝描金大瓶身高64.7厘米,在近20年内地市场上出现的官窑粉彩中是数一数二的。且造型规整端庄,吻合乾隆时期御窑厂大型瓷器的特征,也体现出乾隆时期烧造大件器物的高超技艺。加上设色丰富雅致、图案华贵娇艳,流光溢彩,尽显皇家气韵,确为乾隆官窑名品无疑。

据介绍,这件大瓶原本陈供在圆明园,是两件一对的。圆明园浩劫之际流出,其中一件由Grandider带出中国,后捐赠法国吉闰博物馆(MuseumGuimer,FrenchNuseumOFAsianArt),现茂于该馆;本件同时散出,辗转流入美国芝加哥,本为著名收藏家BillLittle旧藏。流传有绪也成为该器虽然无款,却仍然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件漂漂亮亮的重器被漂漂亮亮地拍走,若说还有什么美中不足,就是那无款的现实和关于无款原因的猜测。

原因众说纷纭

 据美国费尔德博物馆长何翠媚介绍,目前能与该器相比拟的同类大瓶有两件:藏于北京市故宫的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诗句大瓶和藏于台北故宫的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诗句八方瓶。前者高度与此瓶相近,颈部和圈足同样霁蓝描金,腹部六瓣瓜棱。不过瓜棱框格中只有三组花卉:牡丹、芙蓉和石榴,以及三组乾隆的御制诗句,每组各有两枚篆书印款,诗画花卉图案相间。后者尺寸略小、高34.8厘米,也是花卉与诗句相间。

值得注意的是三件大瓶均无底款。故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大瓶无款乃是技术原因所致:由于大件翻身困难,不烧年款是很可以理解的;即使有款,也多为后写。

然而,在已知的乾隆大型号粉彩官窑中,有款者为多数,有些体型比这件还大,也仍然有款。近日被媒体广为关注的故宫两件“瓷王”即是最好的例子。其中一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将青花、五彩、斗彩、粉彩、釉里红等多种彩绘工艺集于一身;另一件粉彩天蓝釉开光大套瓶高73厘米,天蓝釉与青花纹饰互相辉映,工艺复杂。但两件“瓷王”均署有底款。另一方面,无款的小件瓷器也有不少。因此只从技术原因解释无款问题,就显得不是那么说得过去了。

相比之下,何翠媚的说法似乎更为巧妙:吹毛吹疵的乾隆皇帝,经常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要求御窑厂一再烧窑实验,直至烧造出满意的绝佳式样为止。因此,不烧款便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乾隆皇帝自命不凡,经常亲自干预御窑厂瓷器的烧造,并确定瓷器的造型、花纹、款识等,因而这个时期有些无款器物是奉旨不加款识的。如《乾隆记事档》中记载: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倶不要款”。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有盖壮罐一件并传旨:“若唐英照样烧造算盖架用,不必落款。”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仿前代瓷器,如宋瓷、明瓷。那么倘若原件无款,仿制出来的瓷器自然也就不会带款。而模仿宋明经典瓷器,正是清代官窑的一项特色和成就。这件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在器型上与宋代青白瓷基本雏形一致,同时也透露出明代晚期御窑厂瓜棱形瓶的影响。从这个思路去看,是否也能为该器没款的原因找到某些线索?

再有,从存世官窑瓷器来看,清代祭器和供器往往是不署款的,有观点认为这是为求与前期器比肩,以达成真的目的。而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件粉彩齐蓝描金大瓶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另外两件一样,正是作为宗教祭祀之用。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告诉记者,清宫造办处的瓷胎画珐琅器物中也有一些是不加款识的。另据史料记载,故宫藏瓷目录中有一瓷胎画珐琅菊花白地小瓶,无款,有盖。而圆明园所茂的珐琅器物中,也有一些是无款的。事实上,明清官窑瓷器不具款的原因多种多样,并没有一定之规。

无款身价几何

既然官窑瓷器未必有款,那么款识也就不是鉴别一件瓷器是否为官窑的唯一依据。虽说一般而言,肯定是有款的瓷器市场表现更好,毕竟款识就像“身份证”,清清楚楚的表明了该瓷器不是没有来历的“黑户儿”。然而在藏家追逐的热门——明清官窑瓷器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虽然无款但时代特征明显的佳品,甚至极品。它们与同一时期的有款瓷器相比,存世量更少,反而弥足珍贵。在近年的历届拍卖会上,这类无款瓷器的成交价格已有不俗的表现,值得藏家关注。

近年付拍的明清官窑瓷器中,身价超过千万的共有三件,除去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还有以1376万港元成交的明成化青花折枝蕃莲“八宝”纹出戟和以1096万港元成交的清雍正/乾隆斗彩垂肩如意瑞果纹梅瓶。前者以活泼生动的蕃莲枝叶搭配较正统严肃的八宝纹饰,手法难得,设计巧妙,令人称绝;后者则兼具明代的瓷艺精华和雍正、乾隆时期的艺术风范,在设计与设色上可谓独树一帜。这两件无款瓷均出自香港苏富比2007年春拍中的“花赏瑶华——巴黎名藏中国艺术收藏”,虽无“身份证”,却有眷好的出身。再加上无以伦比的艺术性,拍出高价实属意料之中。

来源:藏品新说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乾隆粉彩的仿品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到的关于粉彩瓷是哪个朝代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粉彩瓷是哪个朝代: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1、基本介绍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2、历史沿革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3、主要特点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1]

 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4、历史发展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康熙、雍正粉彩瓷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乾隆粉彩瓷

 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

 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嘉庆、道光粉彩瓷

 总的来说,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民国时期的粉彩瓷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皇室专烧制瓷器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且惟妙惟肖。时至今日,大量的民国仿品仍旧混迹人间,甚至不少也流往海外。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品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粉彩瓷器也是当时生产的主流。

 民国时期粉彩瓷器主要是以郭世五仿制的雍、乾粉彩和带有斋堂款识的粉彩最精美,其次是民间收藏的无款或书写清朝各代伪款的粉彩瓷,以及所谓洪宪瓷等。

 郭世五仿雍正、仿乾隆的粉彩瓷最为精细,具有雍、乾时彩瓷的风韵。据《景德镇史稿》、《明清瓷器鉴定》、《古玩旧闻》等著作介绍,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曾派郭世五(原名郭葆昌)在景德镇担任陶务监督,是我国陶瓷史上最后一个督陶官。此人在担任督陶官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发展仿古瓷。由于他常驻景德镇,对窑工熟悉,也有条件用重金聘用制瓷能手。郭氏仿雍正、乾隆的珐琅彩和粉彩瓷,胎质纯白、画工精细、色彩瑰丽。1949年郭氏亲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瓷器中,就有多件类似的器物,以瓶为主,瓶体多为撇口灯笼式,器表纹饰主要以人物为主,有婴戏图,麻姑献寿图,高士图以及古代文人喜爱的琴、棋、书、画图案。继承乾隆时的施彩方法,以珐琅彩为主,部分纹饰加施粉彩,画面纹饰精美,生动活泼。其款识均为红彩篆书或楷书“居仁堂制”、“觯斋主人”、“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这种精品在当时古董界称为“洪宪”瓷或称民国珐琅彩。民国早期“洪宪”瓷已成为郭氏仿品的代称。由于制作水平高,当时“洪宪”瓷名噪一时,不少古董商因此牟取高利。

 故宫藏品中还有郭世五专为他自己烧制的仿雍正粉彩瓶,瓶高30厘米左右,洗口、细颈、溜肩、圆腹、圈足,瓶身以下部装饰为主,绘盛开的花卉和草虫、蝴蝶,如海棠菊蝶瓶、百合花草虫蝶瓶、兰花灵芝瓶、牡丹瓶、月季花瓶、梅竹瓶等。瓶底有两种款识,一种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之字款,一种红彩篆书“郭世五”三字款。仿雍正粉彩瓶均通体白釉泛青,色彩有的艳丽,有的淡雅,远效果较为漂亮,具有雍正粉彩的韵味。仔细观赏,足内面有较大鬃眼,蓝色彩料偏黑灰调,彩料表面不光润,与雍正粉彩真品相比则相形见绌。

 5新粉彩瓷

 采用不含铅的釉颜料与着色氧化物按重量9:1配比,入磨机细磨,制得水色颜料及油色颜料,用于瓷器釉面装饰,经780℃~850℃烧成,获得制品。它以釉替代传统釉上彩的铅熔剂,消除了所有有毒物质,具有使用环保安全、色调丰富多彩的特点。适用于对艺术瓷、陈设瓷和日用瓷进行透明古彩、油彩、粉彩等多种类型的釉上装饰。新粉彩瓷,包括下述两种釉颜料配方(按重量百分比):配方A:氧化钙7.5%、氧化锌2.8%、氧化钡2%、氧化镁2.8%、石英30%、氧化铝4.2%、氧化硼-硼砂50.7%;配方B:氧化钙4.5%、氧化锌3%、氧化钾7.5%、石英30%、氧化铝4.2%、矿化物硼酸50.8%;先分别将配方A中的氧化硼-硼砂和配方B中的矿化物硼酸焙烧后,分别与各自配方中的其它成份混匀,经细磨制得釉颜料A和釉颜料B;然后以上述釉颜料A或釉颜料B或者其混合物与着色氧化物按重量9∶1配比,入磨机细磨,制得水色颜料及油色颜料;最后在釉面上按设计图案、起稿、拍图画线或拷贝丝印釉颜料线条、平涂厚水色底洗染或先洗染再罩填平涂水色工序装饰,经780℃-850℃烧制而成。

社会上出现许多仿制的乾隆官窑粉彩,与传世品相比,水平相差甚远。仿制的品种多样,见到的有粉彩九桃天球瓶、粉彩鹌鹑天球瓶、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碗,各种色地的粉彩缠枝花卉瓶、花觚以及镂空转心瓶、镂空套瓶、紫地粉彩爵杯,也有仿其他工艺品的,如仿铜器、仿唐代银壶等等。众多仿品中有粗细之分。粉彩九桃天球瓶可谓高仿品,造型、色彩、纹饰都已达到逼真的地步,非常精美,是一件可收藏的现代珍品。与传世品相比,主要缺点显得过于漂亮。其他仿品中有的显然颇费工时,如转心瓶、交泰瓶、爵杯,但与传世品相比差距很大,显得板滞粗糙。

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白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珐琅彩在烧彩前与烧彩后呈色大致相同,而粉彩颜料则不同,除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之前无法区别,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出彩虹般的光晕。粉彩的绘画技法多样,官窑更为考究,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画的笔韵。所绘纹饰以花鸟草虫为主。人物故事画多为室内景观,人物线条柔和,仕女体态修长,面目娇美,多衬以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画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显示出深远和层次感。还有气势雄伟的山水画,笔法劲健,设色较为浅淡。雍正民窑粉彩的花卉、花鸟纹饰粗犷,人物画中善绘刀马人物或戏剧故事中的情节,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为砂底。

雍正粉彩的造型极为丰富,无论是餐具、文具还是陈设品都很优美,一改康熙时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规整不变形,小型器各部位处理严谨得当,反映当时制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识六字二行者为专人书写,字体工整有力,青花色调纯正。六字三行者书写草率,而青花花押款、斋堂款则比较稀少。

现代仿制的雍正粉彩盘、碗在市场上比较多见,其特点是胎体过于轻薄,地釉近乎粉白光亮,也有亮青者,有的纹饰绘画精细,器底青花书写“大清雍正年制”款。整体看具有一定的雍正官窑粉彩风格,但仔细观察仿制水平还不能真正达标,而且纹饰过于精细,反映出现代绘画的气息,缺乏200多年的文化积淀。仿制品的青花款字体乍看与传世品一样,但仔细观察则笔划无力、松散,尤其是青花色调不沉着。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仿制者为了达到蒙

混过关的目的,也采取一些补救的办法,就是在器物上作旧。作旧的方法不一,有的用磨大理石的极细的砂纸打磨,也有的用某种酸将器物腐蚀后再用皮带磨。另外传世品有“蛤蜊光”,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或釉面由于长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现代仿制者为了表现此种现象,将器物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但是这样制作出的“蛤蜊光”与传世品的还是不一样。另外,新仿制的雍正粉彩器也有色彩较厚的,这类器物多数彩面上无光泽,给人以很旧的感觉。仔细观察,彩面是经过打磨的,打磨后还在纹饰线的周围淡淡地涂些黑灰色的东西,模仿出经年使用的痕迹。这些都是收藏者应该注意的!

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7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